|
陪娃是个体力活,如果陪娃还不知道该怎么玩,就更难熬了,宝宝可能会一遍遍会拉着我们开小汽车,或是在沙发上蹿下跳……一天过去,我们仿佛什么都没干却又精疲力尽。 其实,很多在家就能玩的亲子小游戏,不仅能让宝宝和我们都乐在其中,不觉得无聊,还能锻炼宝宝的各项能力,玩着玩着就高质量陪伴,提升你们的亲密感,一举三得! 今天就来推荐 10 个这样的小游戏,素材准备、陪玩都超级简单,建议爸爸妈妈们看起来收藏起来,留住美好的陪玩时光。 ![]() 抓尾巴游戏 所需道具:毛巾、丝巾 培养能力:运动协调、反应能力 游戏玩法: 把毛巾卷起来、绑在腰上,当做尾巴,吸引宝宝来抓尾巴。还可以给宝宝也绑上小尾巴,来一场互相抓尾巴的亲子比赛。 在你追我赶、跑来跑去的过程中,宝宝“抓到尾巴”会很有成就感,还能感受到和家人一起玩游戏的亲子乐趣。 ![]() ![]() 送小动物回家 所需道具:玩偶、绳子 培养能力:空间想象、精细动作、模仿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游戏玩法: 用绳子把玩偶绑在椅子上,告诉宝宝,小熊被绑住了,让他开动脑筋想办法,解救被困的小熊,送它回家。 我们可以先给宝宝留点思考的时间,看看他会用什么办法,如果宝宝不知道怎么做,先给他示范,再让他自己试试。 ![]() ![]() 弹奏迷你吉他 所需道具:橡皮筋、空盒子 培养能力:音乐启蒙、节奏感、精细动作、理解因果关系 游戏玩法: 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就能假装和宝宝一起弹奏了。准备一些橡皮筋和空盒子,把橡皮筋套在空盒子上,假装是吉他,鼓励宝宝拉一拉,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还可以一边唱歌一边弹奏。 ![]() 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假装乐器呢? ![]() 套圈圈游戏 所需道具:筷子、泡沫纸板、橡皮筋 培养能力:精细动作、手眼协调 游戏玩法: 把筷子固定在桌面上,可以插在泡沫纸板上,先给宝宝示范,橡皮筋撑开对准了可以套在筷子上,然后让宝宝自己试一试。在反复地实验中,宝宝会掌握“套”这个动作,手眼协调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 ![]() 瓶子找盖子 所需道具:各类形状的带盖瓶子 培养能力:精细动作、配对、问题解决能力 游戏玩法: 瓶子和盖子,是学习配对的天然好材料,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空瓶子,先让宝宝拧一拧,感受不同的瓶子有不同的盖子,然后把所有的瓶盖放在宝宝面前,让他给每个瓶子找到匹配的盖子,还能锻炼宝宝手部力量哦。 ![]() ![]() 雨伞转转转 所需道具:雨伞、海洋球 培养能力:手部力量、运动协调、团队合作 游戏玩法: 准备一把雨伞和很多小球,爸爸撑开伞,放在地上转起来。妈妈带宝宝到一个固定、圈好的发球区,示范把球投到雨伞里,然后让宝宝来试一试。 宝宝可能投得还不太准,爸爸可以故意用伞接球,让他体会到“投中”的乐趣。等熟悉玩法后,还可以和宝宝比比赛,有时故意输给宝宝,满足他小小的好胜心哦。 ![]() ![]() 喂小猪游戏 所需道具:透明塑料瓶、白纸、画笔、剪刀、豆子、勺子 培养能力:手眼协调、想象力、角色扮演能力 游戏玩法: 在透明的塑料瓶上剪开一个小洞,贴上画了小猪的图片,小猪的嘴巴对准小洞。然后,准备一碗豆子,告诉宝宝,“小猪的肚子都咕噜咕噜叫了,好饿啊”,邀请他用勺子来喂小猪。 为了不让豆子洒出来,宝宝会努力地控制手腕,把豆子稳稳地喂进小猪嘴里。反复练习的过程中,用勺子就越来越熟练了。 ![]() ![]() 装饰小衣服 所需道具:彩色卡纸、双面胶、生活中的各类小物件 培养能力:颜色认知、配对、创造力 游戏玩法: 宝宝现在已经能分辨不同的颜色了,可能还会有自己特别喜欢的颜色,我们可以跟他玩一些分类的创造性游戏。 用卡纸剪两件不同颜色的小衣服,在上面贴上双面胶,然后准备相应颜色的各类小物件,把这些小物件一个个地拿给宝宝,让他贴在相同颜色的衣服上,完成这两件衣服的设计吧。 ![]() 过程中,宝宝还会发现,相同颜色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这种敏锐的色彩感知能力,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哦。 ![]() 红灯停绿灯行 所需道具:彩色卡纸、玩具筐或箱子 培养能力:团队合作、颜色识别 游戏玩法: 宝宝可能已经见过好多次红绿灯,我们可以从他熟悉的这个简单规则里,提高他的规则意识,慢慢地,宝宝就能理解更多更复杂的游戏规则了。 用卡纸做两个灯牌,假装是红绿灯。爸爸妈妈一个当交警,负责举灯牌;另一来当是司机,让宝宝坐在箱子里假装开车。遇到红灯了,要停下来,强调”红灯停”;遇到绿灯了,可以给宝宝指一指,告诉他“绿灯行”。 ![]() ![]() 小树长高了 所需道具:塑料手套、白纸、画笔、吸管 培养能力:语言能力 游戏玩法: 在塑料手套上贴一些树叶,套在纸杯上假装是小树,再插两根吸管,一根大人来吹,一根给宝宝吹,努力吹气就可以让小树长高,树叶舒展开来。 这样不断地、大口大口地吹气,可以锻炼到宝宝气息和口腔肌肉,帮助他说话更清楚、更流畅。 ![]() 现在就挑一个和宝宝一起玩起来吧,也欢迎分享给家人和更多的爸爸妈妈哦! (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