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360BC游戏

当前位置: 主页 > 手机游戏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发展心理学-童年期的心理

时间:2025-10-19 23:32来源:本站 作者:admin666 点击: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小学儿童的 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习促进小学 儿童心理 积极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

复诵策略(视、听等),②组织策略(归类策略),③系统化策略(关联策略),④巧妙加工策略(联想、谐音等)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

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思维的主导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概括能力的发展:从①直观形象水平,到②形象抽象水平,再到③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①直观形象水平:概括取决于事物的外表直观形象

②形象抽象水平:概括取决于内部本质+外表直观形象

③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概括取决于事物本质特征+内在联系

推理能力发展:包括①归纳,②演绎,③类比推理(归纳和演绎的综合)。

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基于演绎和归纳推理

儿童期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守恒

6~8岁掌握数的概念和长度的守恒,

7~9岁掌握液体守恒和物质守恒;

8/9~10岁,掌握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

11~12岁,掌握容积守恒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恒等性,可逆推理,两维互补推理

脱自我中心化8岁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期。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我国的李文馥用毛绒玩具代替三山。

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的发展,同伴交往,友谊的发展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

1.自我意识的发展

⑴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①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外表、行为、成绩、运动、社交等。

②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体系非常重要的作用(镜我),其中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为重要。

③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有密切联系

④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

⑵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自主→主动→自控)

罗滕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期待

童年期儿童延迟满足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有显著提高。

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①认知策略(注意转移),②榜样作用和③家庭教育的模式

2.道德判断/认知

皮亚杰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来测量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③自律道德阶段

①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以行为的结果为判断标准

②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的,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对行为好坏的判断只是依据结果而不是动机。

③自律道德阶段道德判断的标准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是结果。

3.童年期同伴交往

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①是童年的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

②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③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④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不受欢迎的儿童,对学校适应有较大的困难,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缺乏合作精神,常做恶作剧;

受欢迎的儿童,成绩好,有主见,独立热情,善于交往,易于合作;

受忽视的儿童,安静退缩,顺从,既不被讨厌也不被喜欢。

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因素有多种,基本的因素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4.友谊的发展

友谊对儿童期重要性

①学习上的相互帮助

②交往中的相互支持

③情感上的共鸣

④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

⑤增加快乐和兴趣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3~5岁产生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6~9岁产生单向帮助关系

9~12岁产生双向帮助关系

12岁以后产生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①相互接近,②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③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

5.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首先是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直接交往的时间明显减少,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

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

①父母控制:6岁之前幼儿主要决定权在父母,

共同控制:6~12岁儿童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③儿童控制:12岁以后少年具有相当的判断能力,能够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

儿童期亲子关系的特点:①父母与儿童对其行为共同调节;②允许孩子作出决定,同时监督并指导孩子的决定。

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①既要给儿童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又不能放任自流;②善于处理亲子之间新矛盾和冲突;③不过分控制儿童,也不过分溺爱和保护;④在与儿童教育互动中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能力。

6.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①儿童与父母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②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③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之后一直维持在交往比率的20%左右。

(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