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360BC游戏

当前位置: 主页 > 手机游戏

浑浑噩噩又一年——微软Surface Laptop 5 15吋版评测

时间:2025-10-20 21:25来源:本站 作者:admin666 点击:
2017年五月,微软在上海召开了发布会,正式在国内发布了Surface Laptop笔记本。初代的Surface Laptop拥有7代酷睿低压处理器,4/8/16G的内存组合,运行阉割版的Windows 10s系统,并且只有13.5吋可

2017年五月,微软在上海召开了发布会,正式在国内发布了Surface Laptop笔记本。初代的Surface Laptop拥有7代酷睿低压处理器,4/8/16G的内存组合,运行阉割版的Windows 10s系统,并且只有13.5吋可选。并且和当时的Surface Pro一样,初代Surface Laptop的整机也被胶水牢牢固定住,让IFIXIT直接给出了0分的可修复性。

二代的Surface Laptop是在一代的基础上换装8代酷睿的产物,其余部分的变化基本就只有砍掉了4G内存这一点了。

Surface Laptop真正的大变,发生在2019年发布的三代上。在这一代中,微软给Surface Laptop引入了15吋机型与国军AMD版,使其成为了拥有13吋酷睿、13吋锐龙、15吋酷睿、15吋锐龙四条产品线的庞大家族。并且在这一代在机身结构的设计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全胶水封闭的机身也改为了拧下藏在脚垫下藏住的四颗螺丝即可取下被磁铁吸附的C面的设计,拆机成本从整台机器报废下降到了只需要重新买四个脚垫,可谓是历史性进步。

最后就是把机身左侧的mini DP接口升级为了全功能的USB-C接口,至此Surface Laptop终于支持PD充电了,不过这个USB-C不是雷电协议的,因此速度表现就很一般了

四代就是常规升级,处理器刷到11代酷睿/锐龙4000系列就完事了,并且还是没解决锐龙处理器49年入国军的问题。

而在今年,Surface Laptop终于更新到了第五代,那么这最新一代的Surface Laptop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今天我找一位不太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提前借到了一台15吋版的Surface Laptop 5的早期量产版本,来一探究竟。

Surface Laptop 5一共有13.5吋和15吋两个尺寸可选,我个人更推荐13.5吋,因为这是基准设计,键盘/触摸板等外设都是根据这个尺寸的机身来设计的,位置和大小都刚刚好,使用体验会更好,并且只有13.5吋版有微软引以为豪的Alcantara掌托。

和Surface Pro不同的是,13.5吋的Laptop至少提供了i5+16G+512G的甜品配置,这也是我最推荐的一款,当然这个价格就只能说是愿者上钩啦~

但是15吋的Laptop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仅提供了性价比较低的i7配置,比如与我手上机器完全一致的i7+16G+512G版本,官方售价已经超过了1.3w,价格还是蛮高端的...

因为今年的Surface Laptop 5仍然没有更新模具,因此新款的很多参数实际上都和老款都是一致的。CPU例行更新到了12代酷睿,只不过在P28和U15的抉择中,微软在平板型的Pro和笔记本型的Laptop上都选择了更为保守的U15,同时取消了连续国军两年的AMD版本,今年A冲高的轻薄本部分,就只剩下隔壁Z13这一棵独苗了。

其他部分,除了内存升级到了今年最高端的LPD5 5200之外,从模具到屏幕到硬盘,都完全没变,也就是说,第五代SL仍然沿用了第一代SL的大部分外观设计,这在Windows阵营中应该是再难找到第二款了,这也是本文题目的来源。

电源方面,本机随附的是60w的Surface Connect充电器,表面为磨砂材质。无论是从和iPhone 13mini的体积对比来看还是从前面提到的257g重量来看,本机的默认适配器都是笔记本原装适配器中非常便携的存在。

并且,Surface Connect的连接方式和MagSafe类似,也是采用磁吸固定+触点接触的方式提供电源,再加上做了对称设计,因此这个接口是不分正反与前后的,随便都可以吸上。并且在有人踩到电源线的极端情况下,也能够自行从电源接口中脱出,而不会带着电脑一起从桌子或者什么地方掉下来。同时,在Surface Connect电源线的接口部分,微软也做了电源状态的指示灯,可以直接显示出电脑当前的电源/电池状态,挺不错的设计。

如果Surface Connect的设计仅限于上面的那些,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但是微软偏不。Surface Connect同时还是和自家Surface Dock连接的专用接口(一个私有接口包含了电源+数据的设计很像联想当年的One Link),据说微软在里面塞入了一个魔改过的Pcie 3.0*4速率的私有数据通道,这间接导致了SL长期以来都没有雷电可用。而这个Dock本身的价格呢,也和ThinkPad,惠普,戴尔的那些商用Dock一样,和普通用户基本没有关系。

Surface Laptop 5的外观设计还是Surface一贯的简洁风,磨砂质感的金属A面中央是亮面的田牌logo,高级感十足。同时,这也是我见过的颜色最深的铝合金笔记本A面,不知道这个黑色的耐久性如何...

B面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复古了,毕竟是2017年的初始设计,放到了2019年的模具上。屏占比可以说是这几年的轻薄本里最低的之一。同时,虽然本机不支持180度开合,但是屏幕是完美支持Surface Pen的,因此这块屏幕可以说是现阶段传统形态笔记本里书写与触摸体验最好的之一。但是,有得必有失,为了加入性能更高的触控层,本机的屏幕也是俗称的“网格屏”,在观看白底内容的时候,显示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C面也是全金属的材质,但是很显然,把13吋机器的触摸板放在15吋的壳子里显得有些太小了,掌托浪费了非常大的面积,并且触摸板和键盘的位置太远,使得在打字的时候想要挪动光标的动作的行程被加长了,使用体验很一般。

同时,掌托的下边沿处理的比较锋利,使用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割手问题。

D面为完全的一体式设计,为了设计上的简洁,没有开风扇的进风口,本机的进风是依靠转轴部分的小开孔进行的,因此性能释放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四个脚垫下面隐藏了固定底壳的四颗螺丝。

总的来说,本机的外观和质感在铝合金Windows笔记本中属于上乘之作,尤其是这个纯黑色的外观,实现的技术难度还是不小的。配合四四方方的外观设计和微软的logo,商务范十足。

Surface Laptop5的宽额头上,布置了支持人脸识别的红外摄像头,720P的普通摄像头,配合双麦克风,可以带来最基本的会议体验。比较遗憾的是,Surface Laptop 5仍然没有把摄像头升级到1080P分辨率,白白浪费了这么大的空间...

本机的键盘设计只能说是无功,有小过。全尺寸设计+1.5mm键程+偏硬的手感是现在轻薄本键盘的标配了,但是这块键盘仍然继承了2017年左右开始普及的键位设计歪风:半高方向键+键盘内电源键,还是最反人类的Delete左侧电源键,实属让人无语。三级背光的亮度调节倒是比较细腻,并且键帽也几乎没有漏光,背光的质量表现不错。

触摸板的问题前面也已经提过了,115mmx75mm的尺寸算是比较小的,并且仍然是最普通的玻璃材质触摸板,没有引入全域按压技术,并且位置的布置不太合理,使用体验非常一般。

想当年微软在自家Windows 10中引入全新触摸板手势的时候,使用的演示机就是自家的Surface Pro 3和隔壁的ThinkPad X1 Carbon,现在隔壁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和布局代表笔记本触摸板未来发展方向的全域按压触摸板了,微软还在摆烂,真是令人感慨...

接口方面,Surface Laptop5也和上代产品保持了完全的一致,机身左侧从左至右依次搭载了一个USB-A接口,一个全功能USB-C型的雷电4(这个接口是在SL3时代从mini DP换过来的,但是这一代才升级到雷电4规格)和一个3.5mm耳机接口。从图中还能看到,本机的最大开合角度只有135度左右。

机身右侧则只有一个经典永流传的Surface Connect了。当然,这和其接头本身比较占侧面空间也有关系。

总的来说,本机的接口设计相对于这个体积来说,只能说是捉襟见肘。在本机完全不薄的机身之中,就算有一个专用的电源输入接口,左侧仅剩一个USB-A和一个USB-C也太少了,至少应该再给一个USB-C和一个HDMI接口。但这种大变动显然只能等微软哪天发发善心,换掉这个已经5岁的模具的时候才能实现了。

Surface非Go系列的屏幕素质实际上一直表现都不错,这点从前面的参数上实际上就能看出来,只不过因为要支持Sureface Pen,因此对于屏幕的触摸性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和其他采用高性能触摸方案的笔记本/平板一样,本机也采用了低电阻金属网方案的触摸层结构,也就是俗称的网格屏。

对于网格屏,我个人的态度是这样的:在现阶段触摸性能和屏幕显示效果仍然不能兼得的大前提下,在以触摸屏作为主要卖点的产品上为了触摸性能牺牲一定的屏幕观感是能够被接受的。并且网格屏对于屏幕观感的破坏也不是毁灭性的,实际上和PWM调光有些类似,有人能接受,有人不能接受,因此我建议大家在选购此类产品之前,能够去线下实地看看这个机器的表现究竟如何,再做购买决定。

再来看看屏幕素质方面:

用Display Cal软件搭配蓝蜘蛛X校色仪对屏幕进行测试,Surface Laptop5上的这块屏幕的实测最大亮度为387.7尼特,对比度1233.4:1,是高素质IPS屏应有的表现。不过本机的屏幕是镜面屏,因此在强光环境下使用时很可能会出现反光的问题,需要尽量避免这种场景。

色域覆盖方面,这块屏幕拥有93.2%的sRGB色域覆盖,93.8%sRGB的色域容积,是一块素质非常不错的sRGB色域屏幕,在日常进行网页浏览,简单的修图时,无需担心会出现色彩过饱和问题。

校色后,Surface Laptop5的这块屏幕拥有ΔE平均0.68,最大2.91的成绩,色准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色温则相对稍微偏冷一点点,一直保持在6800K附近,很符合亚洲人的观感喜好,并且均匀性方面做的也不错,5%以上亮度时就基本没有出现大的色温偏移了。

伽马值的成绩表现相比色温会稍逊一筹,在30%以上亮度的时候才会达到标准的2.2附近,并且随着亮度继续增加,后续伽马值仍然有继续上扬的趋势,这点还是有进步空间的。

不过,因为本机没有出厂校色,再加上这块屏幕已经很老了(2019年的产物),因此在校色前色准这种这两年新屏幕才开始普遍重视发力的领域,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当然,像高刷新率这种这两年才开始在轻薄本上普及的特性,更是想都别想。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只能继续期待微软发发善心,换掉这个老模具了...

因为这台早期量产版打开CPU-Z会直接翘辫子蓝屏,因此CPU-Z的截图我就用之前测过的战66上的i5-1235U代替一下,本机采用的i7-1255U和i5-1235U同属U15系列,两者也都有2P+8E的核心组合,也都拥有12M的三缓,区别只在默频频率和睿频频率的不同,性能基本没有差距。

理论性能部分,仍然是大家都很熟悉的CineBench R20/23测试,相对来说,Surface Laptop5的短时性能释放是比较激进的哪一个类型,因此在R20/R23这样的短时间测试中,很多成绩甚至能摸一摸一些散热一般的P28机型的屁股了。

比如简单对比一波我今年经手测过的几个U15/P28的机器,可以发现Surface Laptop5的成绩在U15中实际上已经非常不错,甚至可以干掉为了表面温度故意限制了性能的X1 Carbon。当然,和厚一些,性能释放也正常的非凡S3比,那肯定还是要被打的。总的来说,这个表现还挺不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了。

当然,短时间的激进不能掩盖本机长时性能比较差的现实,包括较低的规格本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器的CPU实际性能.

比如在Blender渲染中,Surface Laptop的性能表现就比较弱了,渲染同一个模型所耗费的时间是P28机型的115%,是H45机型的145%,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核显方面,今年的U15系列CPU的核显架构实际上和去年的完全一样,并且规格仍然是i5 80EU,i7 96EU,图中GPU-Z读取的80EU应该是读取错误。

因为本机用3D Mark也翘辫子,所以这次的显卡测试只能改在Unigine的Benchmark中进行了,在衡量DX12性能的Super Position与衡量DX11性能的Valley中分别进行了一轮测试,分别得到了2965分与1901分的结果。

和同样都采用了高规格LPD5 5200内存的X1 Carbon比一波跑分,DX12部分,SL5相比X1 Carbon的领先幅度在23%左右,大体上符合两者核显20%的规格差距,不过DX11的性能两者就几乎相等了,说明这里的性能瓶颈可能不在核显规格上。

总的来说,这一代酷睿处理器的核显相比上一代没有明显的升级,仍然处在能拖高分屏,能玩简单的网游的水平上,考虑到隔壁的核显已经能够玩一些优化好的3A大作了,Intel在核显的图形性能上真的需要加把劲了。

内存速度方面因为AIDA64的这个模块也会导致这机器翘辫子,所以我用内存规格完全一致的X1 Carbon跑了一次内存速度测试,来模拟本机的内存表现。虽然最后延迟没跑出来,不过本机的内存读写水平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硬盘方面,本机原装搭载的仍然是海力士BC711,这是一块OEM的Pcie3.0硬盘,TLC颗粒,性能显然也比较菜,在已经有笔记本支持Pcie 5.0硬盘的前提下微软坚持提供Pcie 3.0硬盘以降低功耗,减少碳排放的行为实在是太让人暖心了)

实际的读写成绩自然也是非常一般的,不过在现在固态硬盘4k性能基本进步停滞的前提下,实际上不管是什么规格的NVME盘用起来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而在缓存方面,这块BC711大概在32G左右出缓,缓外写入速度在750m/s,表现还是挺不错的。

国民级枪战网游CSGO可以在FHD+分辨率,低特效下跑到平均71帧,已经是可以流畅玩耍的水平了。

本项测试的条件为:室温25度,系统内电源模式切换为“最高性能”。微软笔记本切换性能模式的方法也和ThinkPad一样,是只通过系统内电源模式切换实现的。

单烤CPU,Surface Laptop 5的CPU功耗在单烤刚开始时最高能冲到51w,稳定30s左右后开始下降,随后会在30w稳定两分半左右,随后下降到25w再稳定3分钟,最后逐渐缓慢下降到20w左右保持稳定。在此此间,CPU温度最高能够顶到90度的温度墙,随后则一路下降到最终的70度左右。

双烤20分钟后的表面温度如上图所示,实际上表现比较一般,WASD区域已经达到了接近43度,键盘中央最高温已经超过了43度,并且比较罕见的是,本机的掌托部分也已经达到了36度,使用的时候已经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温热了,这在这几年的笔记本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PC Mark8/10还是会翘辫子,因此这次的续航测试是用Procyon做的。这个项目会持续在本地播放视频,并最终得出一个续航测试成绩,在屏幕最高亮度,最佳能效下,Surface Laptop 5最终得到了10小时23分钟的成绩,表现还算不错,作为对比,今年的X1 Carbon在相同条件下,只得到了5小时34分钟的成绩。日常办公中,Surface Laptop 5连续使用5-6小时的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充电方面,使用原装的电源,Surface Laptop 5可以在一个半小时内把电池从4%冲到97%,其中前一个小时可以充到82%,在开机状态下能做到这个速度还是非常惊人的,当然这和Surface Laptop 5比较小的电池容量也是息息相关的。

图源ifixit

因为Surface Laptop的拆解就算在3代改了一次设计之后,也要破坏性的取下脚垫后才能拧下螺丝,再加上这机器内部根本没啥变动,所以我就直接偷懒了...

直接借用ifixit的拆机图就能看到大概的内部结构了(他们拆的是13.5吋版,15吋是拉皮),中间是主被动结合的散热模组,模组左下是可更换的SSD位(虽然拆机拆到这就已经是破坏性拆解了),SSD左测和其对应位置则是双扬声器,下方是电池位,整体设计和常规的笔记本实际上没有太大区别

主被动结合的散热模组特写,单风扇+双热管+大面积铜片辅助散热设计,类似的设计我们在X1 Titanium、Z13上都见过。

  • 非常精致的机身做工
  • 用作办公很有价值的3:2屏幕
  • Surface Connect的供电方式非常优雅且便捷
  • 实测续航表现还不错
  • 万年不换的模具,寿命已经赶上“青史留名”的老MacBook Air了,ID设计,接口布置,电池容量都已经极大落后时代
  • 对于推进使用像全域按压触摸板这样的新技术毫无动力
  • 屏幕在校色前色准,高刷等方面还有进步空间
  • 毫无竞争力的价格
  • 15吋拉皮机型因为和13吋共用大量部件,因此使用体验一般,如果一定要买,更建议买13吋机型

不得不说,在Windows阵营中,微软做硬件的思路是最像苹果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都喜欢花大价钱高出来一个当时看起来很不错的模具,然后花很多年去填开发成本。但是微软与苹果不同的是,苹果有大量的固定出货量,因此模具的成本实际上很快就能摊完,模具寿命后期就是躺着赚钱,而微软显然没有这种实力,Surface Laptop 1-5这五代祖传模具与其说是微软摆烂,不如说是资本家不能忍老模具研发费用没摊完的情况下再开一摊。然而越是不更模具,后期版本销量只会越差,恶性循环这不就来了么~

(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