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笔记本轻薄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旗舰级的轻薄高性能产品逐渐成为了各家厂商的争夺焦点。御三家都在针对这个定位推出自己的产品。而在这类产品的发展历程中,惠普在2019年推出的ZBook Create G7虽然在国内知名度较低,但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机首次可以选配RTX2080的顶级独显,带来了更好的核心性能和更大的显存容量,打破了此前这类机型只能够搭载50级入门显卡的惯例。 时过境迁,现在的战99 Studio实际上已经融合了使用专业卡的旗舰级移动工作站和使用游戏卡的旗舰级创意设计本这两类产品的定义,而今天我要评测的,是战99 Studio中搭载了专业卡的移动工作站版本。 正如上文所述,今年的战99 Studio实际上有搭载游戏卡和专业卡两个版本。我们会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为适用,价格也更便宜的RTX卡版开始分析,后面再来说我这次测的专业卡版。要提前说明的一点是:国内发售的两个版本在键盘上有一些细微的区别,游戏卡版搭载了支持单键RGB但是不防泼溅的键盘;而专业卡版的键盘则正好相反,支持防泼溅但是只有白色背光,还是蛮有意思的。 RTX版最值得购买的显然是搭载了i7-12700H/RTX3060/16G内存/512G硬盘的乞丐版,相比隔壁同核心配置的竞品,主要亮点在于这次惠普完全标配了4k120hz屏幕,在屏幕素质上形成了碾压。不过在接口、独显直连等方面,战99 Studio则会稍逊一筹。 其次个人比较推荐的实际上是i9-12900H/RTX3080Ti/32G内存/1T硬盘的皇帝版,相比RTX3070Ti贵4000,拥有多26%的CUDA核心和翻倍的显存。这4000相比从3060升级到3070Ti要加的9000来说,简直太划算了。 不过战99的专业卡版起售价就要稍微高一些了,i7-12700H/RTX A1000/16G内存/1T硬盘的乞丐版居然首发价也要16999,隔壁屏幕和硬盘稍微阉一点的可是能做到13999呢...(和隔壁一样,战99 Studio的A1000/A2000版本也不是VC散热) 我这次评测的这个配置的首发价卖28699,价格又回到了比隔壁良心不少的水平,但是放在这机器所有的sku里来看,性价比还是差点意思。 这个只加1300就能升级到i7-12800H(甚至都带博锐,只是频率稍低)/RTX A4500/32G内存/2T硬盘的配置显然更划算一点。 至于顶配这个42999价格只能期待有缘人啦~ ![]() 我这次拿到的战99 Studio是搭载了甜品显卡的机型中的高配版,搭载了支持博锐平台的酷睿i9-12900H处理器,RTX A3000 12G版的独显。特别强调一下显存是因为去年实际上也有笔记本版的A3000,但是显存只有6G,12G显存版是今年的升级。配置上另一点值得一说的实际上是这块素质极为优秀的屏幕。4k 120hz的屏幕在旗舰级游戏本和创意设计本上实际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那些老屏皇都是16:9的4k,而到了战99 Studio上,惠普首次搭载了16:10,4k+分辨率的120hz DC屏,并且还是标配,这就使得这机器的屏幕长板,顿时又高出来了一截。如果想在今年谈笔记本的屏皇,我想这块屏幕会是很难绕过的一座高峰。 ![]() 因为整机的性能释放更强,因此相比我之前测过的战99,战99 Studio这次搭载了200w的圆口适配器,适配器的物理尺寸和常规的大屏手机类似,不过稍厚一些,值得表扬的是,这个200w的适配器的线材和我之前测过的战X 16的线材一样,也已经升级成了编织线,相比一般的塑料线,编织线更不容易打结,也更加耐用。本机也支持最高100w的PD充电,日常外出办公的时候用PD充电器顶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也会在后面专门测试本机的PD供电性能释放。 ![]() 机器的A面是战99系列的家族式设计,只有一个代表惠普工作站系列的“Z”logo,相比隔壁某家在A面上摆三个logo的设计,高下立判。除此之外,银色的A面上就再没有其他元素了,之前我们曾经在战99上见到的天线,在战99 Studio上也被改到了底壳上,因此A面的颜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 ![]() B面就是很讨喜的四面窄边框设计了,并且与有些机型的上下稍宽不同,这机器基本上是四面等窄,边框都只有5mm左右,作为通过了21项MIL-STD810H军标认证的机型,真的是难能可贵。 ![]() C面的设计基本上就是这类机型的通行做法了,键盘居中且不带独立数字键盘,扬声器放在键盘左右两侧,C面下中则有面积巨大的触摸板。CNC的切边使其看起来质感很强。键盘左下方有惠普工作站的系列名称,而右上方则是惠普商用产品祖传的Bang&Olufsen音响认证。 ![]() 不过除了上面的这些常规设计,战99 Studio这次在键盘方面,实际上是有一个巧思的。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键盘的下沿处是与掌托有一个高度差的,但是这个高度差在键盘上沿处并不存在。因此,实际上战99 Studio的键盘,并非是纯平设计,而是上沿处稍高,下沿处稍低的设计,可以给人带来更舒适的输入体验。这个设计真的非常不错。 ![]() D面的设计也还是惠普商务本的一贯风格,角度较大的向内斜切+上下两条长脚垫的布局,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热风回流影响散热。不过相比于战99上较为硬朗的斜切,本机的切角则做的更为圆润一些。进风窗开的面积也挺大,这也为本机不错的散热效果打下了基础。五颗螺丝就能拆开的快拆设计也很不错,只是本机的螺丝位设计有一点不太明显,后续拆解部分我会展开详细聊。当然最好还是能引入免工具快拆设计。最后就是在本机上,惠普商务本长期以来的CD壳过度处硌手问题得到了完全的解决,好评。 ![]() 之前我们曾经提到,本机的上下边框宽度非常窄,但是在这极为有限的空间内,战99 Studio作为旗舰级的商用产品,依然塞下了为数众多的设备,包括两个麦克风,720P的摄像头,摄像头指示灯,用于人脸识别解锁的红外摄像头与红外发射灯。除了没有摄像头的物理屏蔽罩之外,可以说是所有的设备都应有尽有,展现了惠普在旗舰级产品上的强悍堆叠能力。不过针对这类上边框超窄的产品,今年在友商的一些产品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电控开关物理屏蔽摄像头的方案,惠普可以考虑在后续进行跟进。 ![]() 战99 Studio的键盘与我今年测过的其他战系列的机器也都不同,是无小键盘,无独立翻页键的配列。1.5 mm的长键程带来了不错的敲击手感,打字还是比较舒适的。从图中还能看到,键盘背光的质量也很不错,基本没有出现断点问题,并且两级亮度都比较适中。作为商务本,也支持防泼溅。我手里这台搭载了白色背光,除此之外今年战99 Studio还会有支持RGB背光的款式,会在搭载游戏卡的配置中出现。 主要的问题还是惠普所有机型老生常谈的三点:非全尺寸设计,半高方向键与位置莫名其妙的开机键...希望能在今后的迭代产品中看到进步。 触摸板也是本机的一大优势。不仅拥有135x90mm的超大面积,玻璃的表面触感,并且两个按键的微动反馈清晰,回弹力度适中且没有异响,是我现在接触过的Windows实体触摸板中体验最好的一批。不过现阶段正是Windows阵营旗舰级笔记本从传统型触摸板ClickPad向全域按压触摸板ForcePad的过渡期,惠普也可以考虑跟上了。 ![]() C面的右下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枚按压式指纹识别,与上边框上的IR红外摄像头共同组成了双Windows Hello系统,在现在疫情导致要经常带口罩的环境下,还是有其自身价值的。 其余的三枚贴纸也各有含义。最终间的自然是我们很熟悉的CPU贴纸,不过今年Intel显然提升了博锐平台的宣传力度,在支持这个主要针对企业的解决方案的CPU上,vPRO商标取代了原来的CORE商标的位置。下方的则是大名鼎鼎的DreamColor贴纸,熟悉移动工作站发展史的朋友一定都不会对2012年首发搭载在在惠普顶级工作站EliteBook 8770W上那块能够在在笔记本端实现原生10bit(而非现在的8抖10bit)显示的DC2屏幕感到陌生,原生10.7亿色彩的传奇至今没有笔记本能够复刻。左侧的HP WOLF SECURITY则是惠普的软硬件一揽子安全方案的品牌标识。 ![]() 本机的高低分频四扬声器表现非常惊艳,高音激昂,低音雄浑,综合表现个人认为甚至已经和老MacBook Pro 15上的那一套扬声器不分上下,是现阶段Windows笔记本扬声器中的绝对强者。 ![]() 机身左侧从左到右依次位电源指示灯,电源圆口,两个支持雷电4的USB-C接口和一个3.5mm耳机孔。两个雷电4均支持最高100w的PD充电。从图中可以看到本机的侧面水线还是收的比较高的,因此放在桌面上时非常显薄。机身后部的线条做了整体向前方缩进的设计,整机的外观会显得更为凌厉。 ![]() 机身右侧最下方搭载了一个microSD 7.1的读卡器,这个读卡器和硬盘一样,也是走Pcie NVME协议的,因此读写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接近1G/S,是现阶段最先进的SD协议之一。在它上方搭载了一个10Gbps的USB-C接口,该接口支持PD输出,但是不支持PD输入,其他全功能USB-C有的诸如视频输出这样的功能自然都是提供的。再上方是一个5Gbps的USB-A接口和锁孔。从此图中还可以看出,本机的最大开合角度在140度左右。 我个人对于战99 Studio的接口水平表现只能给出差强人意的评价。没有现在应用最广泛的HDMI作为视频输出接口,USB-A只有一个,在机身右侧的USB-C接口原本应对这类产品经常需要外出携带,使用PD充电器的环境是很利好的,因为左右两侧都可以供电的话,使用环境会更多些,结果这个接口不支持充电...只能说,这机器的接口相比于某个整机只有三个USB-C和一个SD读卡器的竞品来说强一些,仅此而已。希望能够在下一代上见到些许改进吧~ 在DC2的余晖逐渐消散以后,新一代DC屏幕能否再续荣光?这是我拿到这台战99 Studio之前最期待的问题。好在从实测来看,DC即好屏在今后一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可以简单划等号的关系。 我手中的这台战99搭载了一块16.0吋, 100%DCI-P3广色域,3840x2400分辨率,120hz刷新率,500nit亮度的雾面IPS屏。 ![]() 用DisplayCAL软件搭配蓝蜘蛛X校色仪对屏幕进行测试,这块屏幕的实测最大亮度高达581尼特,对比度1015.8:1,亮度上明显超出了标称值。这块屏幕的基础素质不管是作为今年旗舰级级高性能移动工作站还是旗舰级创意设计本的高配屏幕(抑或是作为旗舰级游戏本的屏幕),基础素质都是非常优秀的。 ![]() 色域覆盖的表现也非常优秀,盖满了100%的sRGB和100%的P3,是一块很优秀的广色域屏幕。而在色域容积方面则小幅超过了100%的P3。广色域屏幕相对于普通的高色域,能够显示范围更广的色彩,在Adobe全家桶这类支持色彩管理的软件中使用时,能够提供更好的效果。稍显遗憾的是本机没有提供色彩管理方案,因此在日常浏览网页或者看视频的时候,会有过饱和的问题,色彩会比正常情况下更为艳丽。 ![]() ![]() 校色后,因为屏幕本身的色域覆盖很不错,这块屏幕的色准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在DCI P3色域下,最大ΔE只有1.89,平均ΔE也只有0.56,表现很优秀,完全能够应对专业的的办公、工程制图以及创意设计等场景。 ![]() 这块屏幕的色温偏移在15%以上的亮度基本消失,稳定在6700K左右,相对标准的6500K稍微偏冷,更符合亚洲人的观感习惯,表现很不错。 ![]() 伽马值的表现比较一般,主要是整体的表现偏高,亮度95%的时候甚至已经超过了2.4,这里是可以强化的地方。 ![]() 就算是校色前,这块屏幕也拥有不错的色准表现,最大ΔE2.53,平均ΔE1.26,都没有低过“良好”标准。因此这块屏幕就算是不校色直接用,我认为问题也不大,当然如果你非常在意屏幕的色准,那我建议还是自己对屏幕进行一次校色。 ![]() 我手里的这台高配版战99 Studio搭载了英特尔的12代酷睿i9-12900H处理器,核心代号Alder Lake,采用了全新的Intel 7制程制造。得益于12代酷睿全新的P+E大小核设计,i9-12700H拥有14核心20线程的物理规格,是今年H45系列中的顶级型号。 ![]() ![]() 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CineBench R20/23测试,战99的表现在同类产品中算是非常不错的,R23多核成绩突破了18000分,这个成绩甚至已经超过了我今年测过的一些游戏本。考虑到战99 Studio只有19mm的机身厚度,这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 直接对比一波,战99 Studio直接干掉了更厚的天选3,在此项对比中拔得头筹。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战99 Studio采用了超大面积的VC散热,因此整机热容相对于一般的热管方案显著增加,在R23/R20这类时间较短的负载中,能够获得更长时间的高功耗运行状态,当然这其中也有i9本身更高频率的影响。 ![]() 在考验性能释放稳定性的CBR15的30轮测试中,战99 Studio的表现也很不错,除了中间有一次跌到了2100-分之外,其余各次成绩基本就是从峰值的2780分逐渐降低到2100分左右就保持恒定了。 ![]() 而在具体应用的CPU测试中,我们选择了Blender的模型渲染作为参照基准。搭载i9-12900H的战99 Studio用了177s来完成了渲染,表现挺不错,和很多高性能游戏本比也只有少许落后。 ![]() 独显方面,我手里的这台战99 Studio搭载了一块拥有12G大显存的RTX A3000显卡。这块显卡的拥有4096个CUDA核心,32个光追单元,128个Tensor Core,主要规格介于游戏卡的3060与3070之间(实际上如果今年有3060Ti,那应该就是这个规格,可惜没有),不和第一年的标准款游戏卡同规模,而是和第二年的升级款游戏卡同规模,这也是甜品级及以上专业卡的老传统了。虽然今年的新A3000在核心规模上相比去年的老款完全没变,但是考虑到专业卡的工作环境中很可能需要将模型加载至显存中,因此今年升级的A3000配备了12G的超大ECC显存。除此之外,对于专业软件和open GL的支持也是专业卡的重要卖点之一,在经过优化的软件里,专业卡往往有着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不过非常遗憾的一点是,截至我测试的时间节点(2022.8.20),战99 Studio仍然只提供了混合输出和纯核显两种显卡模式供选择,独显直连模式可能要靠后续的OTA推送才能实现了。 ![]() ![]() 显卡的TS得分7338,FS得分19177,图形性能表现介于满血的RTX3050Ti与满血的RTX3060中间。 ![]() 简单对比一波可以发现,在游戏性能上,高功耗的游戏卡反杀高规格但是频率和功耗都更低的专业卡,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如果你的日常使用环境中,基本上没有前面提到的需要专业卡的应用,那我认为完全可以选择搭载了游戏卡的战99 Studio,还能节约下来不少的预算。 ![]() 内存方面,我手里的这台战99 Studio很大方的搭载了32GB的DDR5内存,两个插槽插满组成双通道。实际上,在创意设计类工作中,有时候内存容量是比CPU性能、GPU性能更重要的参数,如果你手头的老游戏本剪视频或者修图卡,不妨先升级一下内存试试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与绝大多数的D5内存的高内存延迟不同,本机的内存延迟表现相当优秀,压缩到了90ns以内。 ![]() 硬盘方面,惠普今年似乎格外偏爱西数,本机同样搭载了来自西数的SN810,这是一款不错的OEM Pcie4.0固态硬盘。本机一共只有一个固态硬盘位,所以想要再升级的话就只能替换掉现有的这块了。不过2T的容量在笔记本上想遇到瓶颈个人感觉还是相当困难的) ![]() 实测顺序读写挺不错,接近6800的顺序读速度很亮眼,接近5300的顺序写也很强悍。完全能够满足用户们的日常使用需求。 ![]() 大容量带来的优势实际上还有大缓存。在300G的超大文件基准测试中,这块2T的SN810做到了全程无掉速,在日常使用中几乎不会遇到性能瓶颈了。 ![]() PC Mark10的现代办公标准测试,得分6663,算是不错的水平。相比之前测过的一些轻薄本,主要的优势体现在照片/视频的编辑与渲染这类高负载应用上。 ![]() 作为一款使用专业卡的移动工作站,战99 Studio的专业卡性能自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专业卡驱动和12G大显存的加持下,它的表现也的确没有让我们失望。 ![]() 我也就直接上对比了,对比对象包括之前在战99上测过的RTX A2000,今年在全能本上和入门级游戏本上搭载非常多的RTX3050,甜品级的RTX3060和次旗舰级的RTX3070 Ti。结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规格明显落后于RTX3070 Ti的情况下,A3000在8项测试中有5项成绩优于RTX3070 Ti,夺得五张显卡中的头牌位置。剩余三项中,只有maya的成绩落后核心性能更强的游戏卡比较多,剩余两项差距也不算很大。而在SNX-04中,A3000的成绩更是碾压级的干掉了所有游戏卡。 ![]() 因此,如果你确实有专业卡的刚需,比如经常要用到上面这些软件厂商开发的软件,那买一台像战99 Studio这样搭载了专业卡的移动工作站确实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 ![]() 而在其他方面的生产力,我也进行了测试,比如在PugetBench的PS与PR测试中,战99 Stuidio就分别得到了1006分和962的超高成绩,这两个成绩已经超过了我测过的所有游戏本,是目前创意设计性能中最强的存在。(这也是我第一次测PS测出来超过1000的得分)。 虽然移动工作站的主要应用场景并不是玩游戏,不过万一专业人士也想改善一下心情呢) ![]() CSGO这样较低负载的游戏,我就直接在4k 分辨率下进行测试了。在本机因为没有独显直连而导致帧数受到比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我手里的这台战99 Studio也跑出了146.82帧的成绩,本机的120hz高刷新率屏幕可以得到完全的利用,游戏效果挺不错。 ![]() ![]() 单机游戏我也找了两个进行测试。首先在4k分辨率,高画质,DLSS均开启质量挡的情况下进行测试,优化较好的古墓丽影暗影能跑到平均52帧,基本上已经是流畅水准。比较吃性能的硬件杀手2077此时就只有30帧了,玩起来比较吃力。 ![]() 如果把分辨率降到2.5k,那帧率就能直接来到58,也可以畅玩。 总的来说,本机的游戏水平就突出一个够用,今后如果真的能把独显直连OTA出来,那游戏体验还能更好点。 在室温25度,调整电源模式至“最佳性能”的条件下进行烤机测试: ![]() ![]() 单烤CPU,战99 Studio的CPU功耗可以在单烤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直接去到96w并稳定40s左右,随后跌倒30w左右一下并迅速回升至60w,缓慢下跌到55w后保持恒定。CPU的温度最后则稳定在75度左右。这个核心温度实际上偏低,应该是考虑到了表面温度和噪音做出的综合决定,但是我认为这机器的CPU单烤开放到65w的稳定功耗是不难做到的。 ![]() ![]() 单烤GPU,功耗一直稳稳地保持在80w,核心温度则是缓慢的上升到65度左右,说明单烤GPU对于本机的散热系统来说压力非常小,惠普实际上可以考虑适当的放开一些显卡功耗,毕竟这代RTX A3000的TGP最高可以达到130w。 ![]() ![]() 双烤下,战99 Studio的CPU一开始仍然可以在96w的超高功耗维持40s左右,最后从61w开始缓慢下滑到55w并保持稳定。CPU的温度最终稳定在80度左右,仍然不算太热。显卡的功耗在此期间则一直保持在60w,整机55+60=115w的成绩在如此薄的机身里还是非常难得的,并且一开始长达40s的96w PL2也能胜任绝大多数的突发高性能需求。不得不说这次战99 Studio的大VC散热设计在应对短时和长时负载时,都很有一套。 ![]() 双烤20分钟后,本机的表面温度表现也非常出色。WASD区域只有36度,几乎没有热感,右侧的回车处温度更低,只有32度。机身中部的高温区最高也只有40度。而此时本机的人位噪音也只有48分贝,也控制的很不错。不热+不吵,这机器在现阶段就算以最高负载使用,也会有很不错的体验。 ![]() 但是以战99 Studio为代表的这类主打便携性与高性能尽可能统一的产品,实际上使用PD充电器进行供电的使用场景也相当的多。因此这次我也特别测试了在100wPD供电的情况下,战99的性能发挥情况。(使用的充电器为拯救者C135,公有PD协议输出为100w)。 ![]() ![]() 在PD供电下单烤CPU,系统会直接把PL1锁到35w。在这个环境下单烤20分钟,CPU温度只有58度左右。这个性能释放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 ![]() 单烤GPU,也是35w的功耗,但是因为GPU的核心更大,散热更容易,因此核心温度只有50度左右。 ![]() ![]() 双烤基本上就是单烤下的功耗直接叠加,并且CPU的功耗波动比较频繁,中间还出现了一段时间的降低到31w的情况。全程没有出现电池取电的情况。 如果说这机器的DC供电表现在同类产品里可以说是很不错的话,那PD供电下的性能表现基本上就是毛坯房,在现阶段PD充电器越来越普及的当下,厂商在调教机器的时候也应该对这种场景下的性能释放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了。 H45+A3000+4k+120hz屏幕,就算有86wh的大电池,我们应该也能预料到这机器的续航表现不会太好看。 ![]() ![]() 因为PC Mark10的续航测试无法进行,我们这次采用了PC Mark8的续航测试来衡量本机的续航水平,相比PC Mark 10,PC Mark8的测试负载更高,因此测出的续航时间和日常正常办公使用的时间很接近。 在电源模式调整至能效优先,屏幕亮度分别控制在120nit与全亮度,保持刷新率120hz的情况下,两次PC Mark8现代办公测试分别拿到了5小时30分钟和4小时42分钟的成绩,考虑这机器到屏幕,CPU,显卡全都是耗电大户,86wh的电池能跑出这样基本没注水的续航时间,个人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如果长时间出门使用,还是要准备好PD电源和大功率充电宝为佳了。 ![]() 充电方面,使用原装的200w充电器,在1小时52分钟之内可以把电池从6%充到100%,其中前半小时可以充到50%,前一小时可以充到80%,速度还是挺不错的。 ![]() 本机的拆解实际上不是很难,只要拧松底部所有的螺丝即可,所有螺丝均为内六角,且有防丢设计。但是其中,靠屏轴一侧的长脚垫中间,是隐藏了一颗螺丝的,并且这个脚垫与机器也是不可完全分离的设计,一定要从左侧把这个脚垫小心翘起,不要大力出奇迹,以免把软塑料材质的脚垫拉松导致无法完美装回(比如上图中的情况...) ![]() 拆开后本机的主要内部构造如图所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个大风扇以及超大面积的VC均热板。左侧CPU核心下方可以看到两个内存插槽的屏蔽罩。右侧显卡下方则可以看到竖向放置的M.2硬盘位,本机的电池是6芯设计,电芯被M.2正好分成了左4右2的两组。 电池左右两侧是两个低音扬声器,高音扬声器则被主板压在了背面。正2背2的四扬声器正是本机惊艳外放的来源。 ![]() 既然都好不容易见到了内部,自然也要继续往下拆拆看!拧松VC均热板上的所有螺丝(8号螺丝为可拆下的,其余均有防丢设计)后即可取下VC均热板,就可以看到主板上的核心了。左侧为i9-12900H,右侧则为RTX A3000。从空焊的显存位我们可以判断出,实际上A3000/A4500/A5500三款显卡是共板设计,只需要换上对应的核心,并且将显存完全补满到16G即可。CPU下方则是双内存插槽的位置,只不过我去掉了内存屏蔽罩。 ![]() VC的背面如图,可以看到和隔壁采用的VC只负责给核心均热,核心—鳍片的热量传递仍然依靠传统热管进行不同,战99 Studio采用了整块超大VC的方案,能够带来更大的热容,这也是其在机身超薄的情况下,仍然能在单烤中维持长达40+s的96w超高功耗的主要原因。不过本机的鳍片是铝制的,也许是给未来升级散热留下了空间? ![]() 惠普的商用产品线,这几年在国内一直给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觉。从最初主打入门长续航+高拓展性的战66,中间主打长续航+优秀做工的战 X,再到后期瞅准隔壁主流高性能工作站不更新模具产品力下滑的当口推出战99,再到今年借1280P需要机器本身强性能释放的东风引入战99 Air,最后到了我手上这一台在商用已经经历多年考验,今年初次进入消费市场的战99 Studio。我觉得惠普商用的路走的还是很稳健的。从最初的最入门定位轻薄本,到今天轻薄本,创意设计本,移动工作站三种类型,入门,中高端,旗舰三个定位全部齐全,并且中间几乎没有不能买的机器,我觉得在今天的笔记本市场里,这点真的是难能可贵。 说回机器本身,实际上战99 Studio本身的一些特点,不管是性能释放,外设还是机身做工,都是现在的旗舰水准。再加上它现在独一份的超强屏幕,可以说是Windows阵营里颇有竞争力的选手了。如果你对于机器的这些方面有需求,抑或是喜欢比较时尚且商务的外观,并且预算比较充足,那我觉得战99 Studio就是非常适合你的机器。
|


































































